2015年国家教育部、工商总局、质检总局、国家标准委联合下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同年,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《中小学生校服》国家标准(以下简称“校服新国标”)开始实施。如今,中国校服产业变革已进入第二个五年期,产业变革进入新的阶段,长期困扰校服产业发展的痼疾需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,公开、透明、全面覆盖的产业环境亟需跟上。校服质量科学管控、营商环境公平开放、校服育人审美功能进一步挖掘,成为这一阶段校服产业变革的新课题。供给侧改革效果显著 科学管理指引行业发展“校服新国标”中对校服棉含量、起球、耐摩擦等多项指标做出了严格要求,《意见》中对于校服的选用和采购也提出了相关要求。两份文件的颁布和实施,推动了校服产业的供给侧改革。在校服质量方面,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,2019年全国各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共开展学生服产品监督抽查1580批次,平均合格率为91.1%,相比2018年提升5.1%,这一数据与2015年前校服抽检合格率偏低形成鲜明对比。“校服新国标”的颁布,大幅提高了校服的质量安全水平,实现了中国校服标准与国际接轨。在校服选用和采购方面,《意见》发布后,以上海、江苏、广东为代表的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响应,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意见、规范流程和统一采购合同,越来越多的家长委员会参与到校服选购的过程中,呈现出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趋势。校服产业结束“蒙面奔跑”状态 仍需多方助力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,现四川民革专职副主委曾蓉在《关于推动优质供给,杜绝劣质校服的提案》中指出,目前各省份对校服管理的方式不同、效果迥异,有地区仍出现“劣质校服”、“丑校服”,在改进校服美感、帮助中小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,应重点破除限价及“地方保护”,深化质量管理。提案提出后的两年时间里,各地各部门相继推出了相应政策措施来疏导校服机制中的“堵点”,管理趋于科学化、规范化,但部分地方保护现象依旧存在,校服管理的地方割据现象明显,机制落地的点阵分布亟需形成点面结合。广东废除校服相关不合理意见 践行产业科学管理2021年2月25日,广东省教育厅、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自3月5日起废止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意见》,全面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,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、优化营商环境。校服产业的科学管理,需要监管部门从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渐转换到对学校、家长、社会等多方参与机制的保障上来,借助创新的技术、科学的手段提供指导依据,确保多方协力,多地推进。2020年10月15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,中国的校服产业在过去五年中发生了积极有效的变革,越来越多地发挥审美育人功能。未来的五年需各方共同协力,建设更加公开透明的产业环境,全面激活供给侧创新能力,共同保障学生健康、安全和审美培养。